第2章:坐標網格與地圖投影

第2章 | 坐標網格與地圖投影

社會科 主題色 #7A7A73
學習重點 Badge
經緯網 投影分類 比例尺與誤差 GIS 應用 座標系統
本章關鍵問句
  • 為何地圖上的「形狀、面積、距離」無法同時完全正確?
  • 常見投影(正形、等積、等距)各適合什麼用途?
  • 經緯度、UTM、TWD 等座標如何在生活中被使用?

單元簡介

本章介紹「坐標網格」與「地圖投影」兩大核心概念。坐標網格(如經緯度、UTM、國土座標)提供精確定位的共同語言;地圖投影則說明將地球球面轉換為平面的數學方法與取捨。學習本章可理解: 地圖一定有變形、 變形如何影響判讀與決策、以及在各種場景中(導航、防災、資源分配、環境監測)挑選適合的投影與座標系。

歷史背景

  1. 古典時期:經緯網概念成形,量測地球大小與方位。
  2. 航海擴張:正形(保角)投影利於定向與航線規劃。
  3. 近現代:等積投影用於主題地圖呈現面積公平性;UTM 等分帶系統普及。
  4. 台灣實務:常見全球座標(WGS84)、測量座標(如 TWD 系列)並行於測繪與 GIS。
時間脈絡

核心觀念

  • 經緯網:以緯線(東西向)與經線(南北向)定位地表位置。
  • 座標系統:全球定位常用 WGS84;測量/GIS 常見 UTM、國土測量座標(如 TWD)。
  • 地圖投影:將球面轉成平面的方法,必有變形;依保持的性質可分正形、等積、等距、方位等。
  • 比例尺與誤差:比例尺表達縮小程度;投影變形影響面積、形狀、距離與方向的準確度。
  • 適用場景選擇:導航偏好保角投影;主題地圖偏好等積投影;高緯度區域常用方位或圓錐投影。

重要事件/案例分析

航海與正形投影 方向準

保角投影維持局部角度與形狀,利於以方位角導航;但高緯度面積被放大,認知上易誤判區域大小。

主題地圖與等積投影 面積公平

人口密度、土地利用評估多採等積投影,確保面積比較不失真,避免誤導政策判讀。

城市導航與網路地圖 便利

網路地圖常用的網格與投影利於瓦片切片與縮放;但在高緯度的形狀與距離感仍需留意偏差。

防災與座標轉換 準確

地震、豪雨等事件回報位置時,需統一座標系統(如 WGS84 ↔ 地方測量座標)才能快速疊圖與救援調度。

延伸討論(與當代連結)
  • 認知地圖與偏誤:投影放大高緯度區域,可能影響學生對國土大小的直覺判斷。
  • 數位足跡與隱私:高精度座標與時空行為資料需平衡便利與個資保護。
  • 氣候與資源治理:以等積投影呈現排放或森林覆蓋更公平;座標標準化利於跨國資料整合。
  • 交通與永續:導航依賴投影與網格,規劃步行/自行車道時須考慮距離變形的影響。

跨科連結

數學 × 幾何/三角

球面三角、投影公式、比例尺與誤差估計。

資訊 × GIS/資料結構

瓦片地圖、座標轉換、地理編碼與空間查詢。

公民 × 治理/公平

投影選擇影響視覺認知與政策溝通的公平性。

歷史 × 地圖學史

航海、殖民與測繪技術的演進與影響。

常見迷思

迷思 1
地圖可以同時保留形狀、面積、距離、方向的完全正確。
澄清:不可能同時全保留;投影必有取捨,需依用途選擇。
迷思 2
經緯度與平面座標可以直接互換,沒有誤差。
澄清:需指定投影與參考橢球;不同基準(如 WGS 與地方基準)會有差異。
迷思 3
網路地圖縮放一致,距離感也一定正確。
澄清:不同縮放層級與緯度影響比例與變形,距離需以量測工具或地理演算法計算。
小提示:看到地圖,先問「用了哪種投影?採用哪個座標系?」就能避免多數判讀誤差。
本章完成指標:能說明至少兩種投影差異,並舉例座標系在生活的應用